路易斯·布鲁斯(Louis Brus),1943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教授。 路易斯·布鲁斯于1965年获莱斯大学化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6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1973年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服役;1973年—1984年任贝尔实验室技术人员;1984年—1996年任贝尔实验室杰出技术人员;1996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教授;1998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3] ;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特别研究员;20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路易斯·布鲁斯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化学物理和纳米科学。
中文名
路易斯·布鲁斯
外文名
Louis Brus
国 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出生日期
1943年
毕业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8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
20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学 历
研究生
学 位
博士
人物经历
1943年,路易斯·布鲁斯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1965年,获美国莱斯大学化学物理学学士学位。
196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69年—1973年,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服役,军衔为中尉。
1973年—1984年,任贝尔实验室技术人员(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1984年—1996年,任贝尔实验室杰出技术人员(Distinguished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1996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教授。
1998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
2018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特别研究员。
20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路易斯·布鲁斯的研究表明,当可见光谱的波长照射时,贵金属粒子之间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他讨论了这背后的基础科学,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光学特性来满足对纳米级研究工具日益增长的需求。
1983年,路易斯·布鲁斯在贝尔实验室证明硫化镉胶体的大小被改变的同时,其激子能量也随之变化。他将这种胶体与量子点的概念联系起来,首次提出胶状量子点(colloidal quantum dot),实现了胶体半导体量子点的控制合成,因此其被称为量子点的胶体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发现者。 [6]路易斯·布鲁斯还探索了表面化学、形状和耦合对量子点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量子点的表面化学性质,他为量子点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提供了关键洞察力。这些发现为量子点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设计和优化策略。
学术论著
据2023年10月哥伦比亚大学官网数据,路易斯·布鲁斯共发表学术论文279篇。